(篇1)
一,实验目的
1、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
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
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
三,实验内容
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1、设计实验方案:三种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
实验中对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进行如下表热处理
2、选定硬度测试参数,一般用洛氏硬度。
3、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的测定。
4、分析碳钢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
1、观察平衡组织并测硬度:
(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2)观察并绘制显微组织;(3)测试硬度。
2、进行热处理。
3、观察热处理后的组织并测硬度:
(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2)察并拍摄显微组织。
五,实验处理:
1,观察和分析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平衡组织一般指合金在极为缓慢冷却的条件下所得到的组织。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可以根据fe-fe3c相图来分析,从相图来看,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均由铁素体和渗碳体所组成。但是由于碳含量的不同,结晶条件的差别,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形态、分布和混合情况均不一样,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特征的组织组成物。
2、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组织
3、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关系
组织:在室温下,碳质量分数不同时,合金的组织在变化。随着碳质量分数的增大,组织按下列顺序变化:f、f p、p fe3cⅱ、p fe3cⅱ le’、le’ fe3cⅰ、fe3c。性能:硬度主要决定于组织中组成相或组织组成物的硬度和相对数量,而受他们的形态影响比较小,随着碳质量分数的增加,由于硬度高的fe3c增多,硬度低的f减少,所以合金的硬度呈直线关系增大,由全部为f的硬度约为80hrb增大到全部为fe3c时约800hrb。
强度是一个对组织形态很敏感的性能。随碳质量分数的增加,亚共析钢中p增加而f高,f的强度值较低,所以亚共析钢的强度随碳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减少,p的强度比较高,其大小与细密程度有关,组织越细密则强度值越当碳质量分数超过共析成分之后,由于强度较低的fe3cⅱ沿晶界出现,合金强度增高变慢,到w(c)为0.9%时,fe3cⅱ沿晶界形成完整的网,强度迅速降低,随着碳质量分数的增加,强度继续降低。塑性变形全部由f提供,所以随碳质量分数的增加,f量不断减少时,合金的塑性连续下降。
4、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金相的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其基本的工艺过程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它的特点是:只改变金属材料内部组织结构,获得所需性能,尽量避免改变零件的形状。同样的材料经过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内部组织,因此,热处理工艺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
5、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对于亚共析钢采用ac3 30~50°,对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采用ac1 20~40°。对于亚共析钢如果淬火温度过高,奥氏体晶粒就会粗大,淬火后严重影响和降低塑性和韧性,如果淬火温度过低,奥氏体化就会不完全,淬火后会有铁素体,导致淬火硬度不够,强度降低。
对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淬火温度高了,同样奥氏体晶粒就会粗大,同时碳化物溶入奥氏体过多,淬火后容易变形开裂,同时严重降低硬度和强度,如果温度低了,碳化物溶入奥氏体过少,大部分碳化物保留下来,淬火后也容易变形开裂,奥氏体化后奥氏体含碳量过低,导致淬不上火,导致淬火后马氏体硬度不够,强度降低。
实验实验报告(篇2)
实验名称: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目的:
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各有什么不同。
实验重点: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难点:
正确使用显微镜。
实验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等。 实验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洋葱。问: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用显微镜来观察能看到些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师讲解并演示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方法与步骤。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小刀在洋葱鳞叶片内壁划一个“井”字,用镊子取下“井”中洋葱内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如水不足,可沿盖玻片边缘滴加;若水分过多,可用吸水纸吸掉;
(4)从盖玻片的一边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在盖玻片的另一边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5)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做成可进行观察。
2、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制玻片标本(最好制三份装片,便于下面的对比观察),教师巡视指导(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三、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内容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2、再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内容画到科学记录本上。
3、学生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分别观察到什么?它们有何不同?
4、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出示显微镜,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简介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每5人一组操作熟悉显微镜。
(2)、各组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师操作演示: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生一步步跟着操作。)
(3)、学生观察、记录、描画洋葱表皮细胞。教师巡视指导,各组的实验组长监督组员操作是否规范,要求每个人都要操作、都要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进行交流。组长将大家在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上。
5、全班交流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1)各组推荐发言代表谈自己的发现。
(2)各组将所画的观察结果向全班展示。
(3)交流讨论评价。
6、师小结:我们发现放大镜比肉眼、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更清楚。我们发现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的,而且大多呈长方形,外为细胞壁,内为无色细胞质和细胞核。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的细胞。(师一边描述一边画洋葱细胞简图)
四、实验结束。
回收实验器材,整理实验桌。
实验实验报告(篇3)
注:以下为做过的每个实验的详细的实验报告,关于题目要求作答的部分,在实验报告中以加粗楷体的形式重点突出。
1、简述短时记忆广度的测定方法
一、实验原理
1) 概念再现:短时记忆广度即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的操作性的、正在工作的、活动着的记忆)的容量。其操作定义是按固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
2) 要求:试验过程中所呈现的各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相等,再现的结果必须符合原来呈现的顺序。与感觉阈限的概念相似,所谓“刚刚能够立即再现”即是指50%次能够立即再现。
二、实验方案
1)实验者测定的一般方法:数字记忆广度的方法
① 8位的数字能够通过,9位的数字不能通过,则记忆广度为8.5;② 如将每一系列连续呈现3次,则以3次都能通过的最长系列作为基数,再将其他能通过的刺激系列的长度按1/3或2/3加在基数上,两者之和算作记忆广度。本实验就是用这种方法测量和计算数字记忆广度的。如:3次均能通过的最长系列为7位数,则基数为7,如果8位数系列3次中通过2次,9位数通过1次,10位数一次也未通过,则记忆广度为:7 2/3 1/3=8;
③、如果用恒定刺激法来测量记忆广度,也可以采取直线内插法来计算。 本次实验方案:采用了方法②的测试方案,结果数据中列出了此次测定的数字记忆广度,以及每一水平(数字个数)列出做对的遍数,如果全对,则为3,如果全不对,则为0(此时实验结束)。 2)具体实现:
主试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搞清楚识记的方法和输入答案的方法。
在输入答案时,数与数之间不能有空格,如有错误可按倒退键(back space)删除,重新输入,输完后按回车键表示确认。
数字与数字之间的间隔是750ms,每个数字呈现250ms,从3位数字开始,然后4、5、6…,直到同一位数字系列的3遍都错了为止或达到12位数字。
三、实验结果
短时记忆广度值:9.33
测验耗时:391秒 [参数表]
数字呈现时间(毫秒)=250 数字间隔时间(毫秒)=750 两组数字间隔时间(毫秒)=1000
四、结论
1) 从实验的设计方面:每组设计三个长数对实验者进行测试,降低了实验的随机性,可靠性有保证;同时采用控制变量法,使得每次数据的出现频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数值上,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
2) 从图片及结果分数分析得出:随着每次数字的增加,尤其是到8位以后,短时记忆的能力明显下降,到第11个时就完全记不住了,说明了短时记忆的瞬间性、可扩展性低的特点。
3) 所遇问题:在记忆数据的同时难以判断每次会出现的数字有几个,导致难以抓住计数的规律而出现记忆错误的现象。
2、什么是选择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中涉及了哪些心理加工的成分
一、实验原理
1)概念再现:反应时即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应时,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其分为: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它的过程由五部分组成:(1)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时间;(2)神经冲动由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时间;(3)大脑皮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时间;(4)神经冲动由大脑皮质传至效应器的时间;
(5)效应器作出反应的时间。
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指的是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二、实验方案
本实验测量视觉和听觉选择反应时。视觉刺激有两个,分别是红圆和绿圆。要求被试看到红圆按q键反应,看到绿圆,按p键反应。听觉刺激有两个,分别是低音和高音。要求被试听到高音按p键,听到低音按q键。反应错时,反应时记为0,且该次反应不计入最后平均值内。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信号后2秒呈现刺激,以40次反应中的正确反应的反应时均值为选择反应时,并给出错误次数(建议错误次数大于7次的数据不予采用)。 三、实验结果
视觉测试结果:
===== 结果分数 =====
选择反应时:414ms
错误次数: 3次
===== 备 注 =====
测验耗时:176秒 组号对应的名称=1 视觉 [参数表]
间隔时间(毫秒)=1000 准备时间(毫秒)=20xx
听觉测试结果:
===== 结果分数 =====
选择反应时:349ms
实验实验报告(篇4)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 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实验实验报告(篇5)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是要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文档中,单击表格“”按钮,在对话框中将“单元格间距”设置为“1”。
2) 选中插入的表格,将“背景颜色”设置为“黑色”(#0000000)。
3) 在表格中选中所有的单元格,在“属性”面版中将“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ffffff)。
4) 设置完毕,保存页面,按下“f12”键预览。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本实验主要通过整个表格和单元格颜色的差异来衬托出实验效果,间距的作用主要在于表现这种颜色差异。表格的背景颜色和单元格的背景颜色容易混淆,在实验中要认真判断,一旦操作错误则得不到实验的效果。“表格宽度”文本框右侧的表格的宽度单位,包括“像素”和“百分比”两种,容易混淆,要充分地理解这两种单位表示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进行选择,否则就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设置错误就会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以上就是齐肩马尾拽天下为大家整理的《实验实验报告模板》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musicbooks.cn/88879.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尊龙凯时官方入口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